2025-08-29浏览次数:0来源:利菲尔特
预过滤阶段:流体首先进入由高强度纤维(如聚酯纤维、玻璃纤维)制成的预过滤层,该层可拦截流体中直径大于 10μm 的固体杂质(如泥沙、金属碎屑)。若杂质未被去除,不仅会划伤后续精密层,还会附着在液滴表面,阻碍液滴聚结,因此预过滤是保障分离效率的基础。
聚结阶段:经过预处理的流体进入聚结层,该层采用亲水性(针对除水)或亲油性(针对除油)的改性纤维。当直径小于 5μm 的微小液滴流经纤维间隙时,会因纤维表面的吸附作用、液滴间的碰撞效应,逐渐聚集形成直径 50-100μm 的大液滴 —— 这一过程如同 “晨露在叶片上汇聚成水珠”,通过纤维的 “捕捉” 能力,让分散的小液滴失去流动性。
分离阶段:聚结后的大液滴随流体进入分离层,分离层采用疏水性(或疏油性)材料,其表面张力可阻止液滴继续随主流体流动。同时,大液滴因密度差(如油的密度小于水)产生上浮或沉降趋势,最终沿滤芯壁流入收集腔,而净化后的流体则通过滤芯中心通道流出,完成分离。
材料特性:聚结层需具备高吸附性与耐腐蚀性,常用材料包括改性玻璃纤维、含氟聚合物纤维;分离层则需强疏液性,通常采用聚四氟乙烯(PTFE)涂层纤维或不锈钢烧结网;预过滤层则注重强度与过滤精度,多选用聚酯纤维或金属网。
结构设计:滤芯多采用折叠式或缠绕式结构,折叠式设计可增加过滤面积(比传统圆柱形滤芯面积提升 3-5 倍),减少流体阻力;缠绕式结构则适用于高粘度流体(如重油),可避免纤维堵塞。此外,部分滤芯还会在两端设置导流层,引导流体均匀分布,避免局部流速过快影响分离效果。
聚结分离滤芯应用案例展示 没有了
利菲尔特为您提供认识聚结分离滤芯:原理与结构解析, 聚焦实时热点,感知前沿动向,让您全面了解利菲尔特的最新动态和滤芯行业解读。